近日,由湖北省地質局組織編撰的《地質先行——湖北省地質局發展紀實(1952—2022)》(簡稱《地質先行》)面向全國公開發行。
該書由湖北省地質局聯合湖北日報傳媒集團楚天書局共同策劃編寫,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出版。全書共34萬字,分“發展歷程”“輝煌成就”“隊伍風采”三個篇章,全面記錄湖北地質工作70年傳奇歷程。據悉,該書為近年來湖北首部反映全省地質工作發展歷程的重磅作品,真實記錄了湖北地質人的奮斗足跡。書中有不少史料為首次公開披露。
據編寫組成員、湖北省地質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楊良哲介紹,從2021年開始,編寫組人員歷時2年,分別到武漢、襄陽、宜昌、黃石、荊州等地走訪了十多個功勛地質單位,采訪100余位有關歷史事件當事人,收集史料2000多萬字、圖片3000余張,創作完成了“湖北地質記憶三部曲”(“三書一片”)。“湖北地質記憶三部曲”包括發展紀實《地質先行》、口述史《歲月流金》、影像志《印跡》、宣傳片《先行》,運用文字、圖片、音像視頻等多種傳播形式,全景式反映湖北地質70年發展歷程和輝煌成就,多角度展示湖北地質工作者愛國奉獻、開拓創新、艱苦奮斗的優良風采,是湖北版的“勘探隊員之歌”,是新時代地質人從地質事業奮斗史中汲取智慧力量的寶貴讀本,是社會各界了解和走進地質工作的閃亮窗口。其中,《地質先行》是“湖北地質記憶三部曲”最具標志性作品。
據了解,1952年,地質部中南地質局成立。1957年,湖北省地質局在中南地質局原址成立,此后歷經多次調整重組,隊伍不斷壯大。70年來,湖北省地質局緊緊圍繞各級政府關切和重大民生地質需求,發揮地質作用,勇當經濟建設先行軍,查明全省有資源儲量的礦產92種,探明大冶銅綠山、宜昌磷礦等一大批大中型礦床,為國家提供了充足的礦產資源保障,選址勘察了三峽工程、武漢長江大橋等一個個世紀工程,在中國乃至全世界享有盛譽。經過70年實踐錘煉和歲月洗禮,湖北省地質局打造了一支既傳承紅色基因又勇于改革創新的戰斗隊伍,已涌現出6位全國勞動模范,另有5位院士、6位省部級領導干部曾在這里工作。(中國礦業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