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Mining.com網站報道,智利總統博里奇20日宣布,政府將對鋰行業實施國有化,與企業合作促進當地發展。
博里奇在國家電視臺講話時透露,這個世界第二大產鋰國的此項等待已久的政策包括成立國家鋰業公司。
世界最大產銅商智利國家銅業公司(Codelco)將初步負責新合同的簽署。
這項任務隨后將由國家鋰業公司承擔,其職責是在保護環境的同時將鋰礦行業打造成為智利經濟支柱。
“這是經濟增長的機遇,短期內難以實現,我們不能浪費這個機會”,博里奇稱。
作為在智利經營的兩大鋰礦商,雅寶(Albemarle)和智利化工礦業公司(SQM)將繼續在該國生產直到合同到期。雖未指名,博里奇表示,他希望在智利的鋰礦商能夠在合同到期之前主動進行磋商。
世界最大產鋰商雅寶公司合同截止時間為2043年,第二大產鋰商SQM公司的合同將在2030年結束。
博里奇指出,未來鋰許可證制頒發給同國家控股企業合作的公私聯營公司,但他沒有透露國家控股比例或其他所有權安排的細節。
在國家鋰業公司成立之前,Codelco和智利國家礦業公司(Enami)將被授予目前有私營項目地區的勘探開發合同。
將有一家單位負責最大程度減少環境影響的先進技術,包括用直接提鋰技術(DLE)來代替目前廣泛采用的蒸發池方法。
采用DLE技術能夠加速生產而避免蒸發數十億升的水。不過,這項技術尚未進行大規模驗證,剛開始產量和效益都比較低。
供應困難
智利的舉措給電動汽車生產商進一步帶來了壓力,目前這種電池金屬的安全供應已經非常困難。
去年,墨西哥就決定對鋰產業實施國有化。該國目前正尋求同阿根廷、玻利維亞和智利成立區域鋰同盟。這三個國家構成了所謂的“鋰三角”,2020年世界65%的鋰資源和29.5%的產量來自于此。
阿根廷、智利、玻利維亞和巴西正在探索成立鋰聯盟,目的是提高南美的加工能力,更多地將礦產鋰轉變為電池并涉足電動汽車制造行業。
新快市公司(Fastmarkets NewGen)分析師喬丹·羅伯茨(Jordan Roberts)認為,隨著市場參與者消化這一消息并等待Codelco今年下半年發布的計劃,博里奇講話的直接影響似乎下降了。
“我們認為老牌生產商不會受到實質性影響……,但在進一步的詳情發布之前企業在智利投資可能會猶豫,企業對穩定保持信心,也關心公私合營如何操作。”
智利鋰產量目前占世界供應量的大約30%,但該國計劃在2025年將產能增長一倍,達到25萬噸碳酸鋰當量(LCE)。
據智利政府預測,到2030年,全球鋰需求將增長4倍,達到180萬噸。隨后供應量有望達到150萬噸。
該國阿塔卡馬大區擁有儲量巨大的銅礦山,供應著世界近1/3的鋰供應。
自治財政委員會(Autonomous Fiscal Council)的數據顯示,去年,智利鋰行業收入超過50億美元,相當于其GDP的1.6%。
智利央行的數據顯示,2022年智利碳酸鋰出口接近78億,較2021年增長777%。
這也意味著碳酸鋰在智利出口主要商品中已經超過三文魚和水果。
(文章來源:
https://geoglobal.mnr.gov.cn/zx/kydt/zhyw/202304/t20230424_8509727.htm,全球地質礦產信息系統)